心臟內外科醫療團隊整合已是國際趨勢
振興醫院長魏崢身先士卒

https://youtu.be/Gu3BhpTNnMI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新式醫材、治療方式,讓傳統內外科診療界線,愈來愈模糊。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走在時代尖端,早已看出此一趨勢,大力整合醫院心臟內、外科醫療合作,處處為病人著想,給予最好的治療,讓振興醫院成為有溫度的醫院。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致力整合醫院心臟內、外科醫療合作,以病人本位,給予最好的治療,讓振興醫院成為有溫度的醫院。圖/醫師提供 魏崢說,醫學發展之初,大多都是內科診療,也就是吃藥治病,外科醫師起源則由理髮師而來,當時人的身上,如果有需要割除的地方,理髮師就用剃刀割除,因此早期醫師是不分科別,一種疾病由內、外科同時處理,但隨著醫療進步,才有內、外科之別,走向醫療專科化。 『醫療專科化是為了專精醫療技術,但結果卻是內、外科「一刀分」,可是很多疾病是跨科別的。』魏崢舉例,隨著醫學進步,很多治療方式已經改變,有些開刀逐漸被侵入性較少的介入手術取代,外科醫師須改變過去的治療方式;相同的,內科醫師原本只需要開藥,但現在有導管手術等侵入性治療,讓內科醫師愈來愈積極,提升介入治療的範圍。 「但要結合內、外科,其實相當困難,很多醫院都沒有成功。」魏崢說,主因是內、外科的任務如果過於模糊,沒有界定清楚,就會因為本位主義,各自爭取業績而影響治療的計畫,這種競爭關係對患者來講可能是不利的,振興醫院有鑑於此,將心臟內、外科整合,大家不分彼此,一起救治病人,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魏崢為了打破心臟內外科各自為政的傳統,減少內外科競爭關係所造成的隔閡,規定心臟內外科每周開會至少一次,每次時間約一小時,共同討論病例的治療計畫、培養共識,甚至安排內外科醫師在同一台手術檯上為患者施行手術,如導管置換心臟瓣膜與心臟瓣膜夾等,利用內外科醫師不同的專長與技術,讓患者得到最好的結果,他對患者治療的大前提就是「用什麼方式對病人最好,就用什麼方式,只要公正,就不會有人反對了」。 「為了讓病人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我常常需要罵人,罵到大家都討厭我了。」魏崢說,心臟手術如果沒做好是會死人的,「病人完全沒有第二次機會」,因此對心臟內外科的要求特別嚴格,除了要按照原則做事,還要求把治療選項、方式等,跟患者與其家屬詳盡解說、討論,他認為這是醫師無可旁貸的責任,如此,心臟團隊做的好,病人滿意度高,自然就會介紹朋友來治療。 心臟內外科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比如有一位同事,因為冠狀動脈阻塞而需要由心臟內科醫師放置心血管支架,但是因為他的血管鈣化,放支架的風險很高,魏醫師會主動詢問內科醫師是否需要外科醫師在一旁待命,沒想到術中真的發生血管破裂情形,病人大量出血、休克,所幸魏醫師就在一旁,馬上親自執行心血管繞道手術,救回同仁一命。 魏崢說,心血管支架置放手術發生血管破裂的機率很低,約為千分之一,但即便此同事自己也是醫師,也無法預估手術時可能會發生突發狀況,如果沒有立即進行開心手術,「同仁就會當場死亡」,由此可見內外科合作的重要性,一定要有團隊的概念。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說,任何疾病治療不是只求眼前過關,更非術後就可一勞永逸,還要尋求長遠的效果,然而一般民眾對不同手術所要承擔的風險不是那麼了解,因此術前一定要擬定治療計畫,與患者充分溝通、說明,往往手術不是單獨內科或外科就可以解決,而是內、外科一起合作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大家要一起「手拉手」解決病人的問題。 張忠毅指出,尤其是手術前,病人的狀況是隨時變動的,好的醫療團隊應熟悉如何利用各種治療方法,提供給病人,讓病人選擇,畢竟治療最重要的是「安全」,有些患者不瞭解某些手術的風險,只是追求手術傷口小,但最後手術沒有成功,所有的努力都會歸零。 張忠毅說,特別是心臟外科手術涉及心肌保護、體外循環,術後回到加護病房的呼吸照護、疼痛控制等都會影響手術成果,只要有一個環節疏忽,病人可能就會死亡,因此健全的團隊合作十分重要,再小的細節都須十分留意。 振興院長魏崢要求自己的學生要有自信,但不能自傲,必須「虛懷若谷、大智若愚」,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才可聽到更多聲音。張忠毅說,這是因為醫師面對新醫療科技也是在摸索,摸索中若遇到問題,就要反覆修改,「好還要更好」,並誠實面對自己的成果及仔細觀察與檢討,用良心來面對患者。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曹殿萍說,診間收治主動脈瓣退化、狹窄的病人,常出現走路呼吸很喘,甚至昏厥症狀,此時病情已十分嚴重,因此會出現心絞痛、昏厥、心衰竭三大症狀,如果不接受治療,一年死亡率高達30%,五年死亡率達60%,十年死亡率高達82%。這時須進行心臟內、外科評估,找尋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再和病人及家屬討論,此為醫病共同決策。 曹殿萍指出,在心臟內、外科評估時,就會針對病人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有無共病、外科手術風險高低等進行討論,選擇病人最好的治療方式,這是該院以病人為中心的團隊治療方式。 本文選自<聯合報…

換過500顆心臟的名醫魏崢:
當醫生不是為光宗耀祖,不能只考記憶力

行醫40多年,振興醫院心臟院長魏崢縫縫補補無數心臟,手術駕輕就熟。為了讓人更容易了解現代心臟醫學,出書《知心》,新書記者會上他的換心病人李秀英到場獻花,尊稱魏崢為再生父母。對於醫學教育和培養人才,魏崢也提出了想法。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的醫術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他提醒家長,要尊重孩子選擇,別為了光宗耀祖逼孩子來唸醫學院。圖片來源:曾千倚攝   不動手術就會死,3-4%也是活命的機會,」換心病人李秀英說。31年前,李秀英23歲,因感冒造成嚴重心肌炎、心臟衰竭,被判定需要心臟移植。為了活下去,李秀英接受了在當時成功機率只有3-4%的心臟移植手術。與死神拔河的手術台上,李秀英活下來,至今超過30年,是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而且非常有機會打破目前換心存活最久的33年世界紀錄。 幫李秀英換心的醫生,是現任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縫縫補補過無數心臟,手術駕輕就熟,魏崢是享譽國際的心臟科權威醫師,他是台灣第一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的醫生,他曾以不輸血方式,為2歲幼童換心,也完成亞洲首例的人工心臟移植。 累積上萬台心臟手術,超過500例的心臟移植,魏崢不只做換心手術的次數多,病人的存活率也最高,有3人存活超過20年,其中包含亞洲存活最久的病例。很多患者稱他為救命恩人、再生父母,他也因此多了很多乾兒子、乾女兒。他行醫超過40年,早年收過各種謝禮,甚至有人送來活雞,他幽默對病人開玩笑說:「怎麼不煮熟呢?」 換心病人李秀英(圖右)突然出現在魏崢的新書發表會,除播放李秀英換心前後的紀錄影片,她也獻花表達對救命恩人的謝意。魏崢事前不知情,見面時忍不住紅了眼眶。大塊文化提供   頭髮有些蒼白,走路仍快步有風,平時就像是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慈祥爺爺,一聊到心臟手術,眼睛明亮有神。他最得意的手術,無疑是台灣第一個心臟移植成功手術,當時台灣已有4例換心手術失敗,社會氣氛緊張,魏崢拿到的可移植心臟又只有1/2的功能。「機會來了就要把握,心臟功能不好我們就努力補回來」,他連夜請教在國外執業的學長,想盡辦法恢復心臟功能。這場關鍵的手術,寫下台灣醫療紀錄,魏崢花了58分鐘完成手術,成功挽回一條性命。回想起這台手術,魏崢也忍不住誇讚團隊:「當時真厲害」。 別只為了光宗耀祖來讀醫學院 時時與生命搶時間,開人胸膛的經驗底下,卻是魏崢隨遇而安的性格。大學讀國防醫學院,是為了軍醫院能幫家裡省錢;踏入心臟外科,則是禮讓同屆學長先選科別,「沒得選」的最後選項。「人生沒有早知道」,魏崢不去想如果選了別條路會不會更好,他認為每個人在世上都有各自的使命,每個選擇都有各自的風險,「盡力而為、別太計較」是魏崢的人生觀。 這樣的性格反映在教養上,他尊重小孩各自發展,不逼迫小孩繼承衣缽,3個小孩只有一人從醫。「當醫生還是興趣最重要」,面對台灣的升學,魏崢認為,有太多人是為了光宗耀祖來唸醫學院,但是可能根本沒興趣。他建議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沒興趣,像是看到血就會昏倒的,考得上也不要念」。 醫生不能只考記憶力 「不像切東西那麼容易」 他說,醫學院講求的不只是記憶力,…

振興醫院成立「瓣膜治療中心」:推行「雙主治醫師團隊照護制度」提供最周全服務

心臟的瓣膜疾病在臨床上最常出現的問題是「狹窄」和「逆流」。近年來,由於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再加上經導管瓣膜治療的日新月異,許多病人都因而受惠。 由於本院魏崢院長早就預見這些不斷創新的治療方式,需要心臟內外科醫師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多年前就規定心臟內外科醫師必須一同刷手上手術台。這種大膽嘗試的手術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因此全國各地的醫院都轉介患者到本院來接受治療,現在經導管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技術與數量,在亞洲已經取得領先地位。 為求精益求精,振興醫院將成立「瓣膜治療中心」,用本院最具核心價值的「團隊精神」,提供患者最優質的服務。除此之外,更打算在這個中心推動「雙主治醫師制度」,讓所有的心臟病患,都擁有兩位主治醫師的照顧。 「雙主治醫師制度」是指:病人原有的主治醫師與瓣膜團隊的主治醫師共同照護病人; 一方面讓專業能夠儘量發揮,另一方面維繫了患者與原來被信任的主治醫師的關係,這項照顧方式更延伸到術後,配合本院全年無休的24小時「遠距照護中心」服務,病人原有的主治醫師與瓣膜團隊的主治醫師可隨時掌握病人在家的狀況,有需要時醫護團隊將立即介入。 在魏崢院長的帶領之下,團隊成員同心協力,攻克許多過去因為外科手術風險太高而束手無策的複雜案例,也藉著團隊成員集思廣義,解決了許多國內外醫師執行經導管瓣膜治療面臨的問題,備受國際矚目。團隊經常接受國際瓣膜會議的邀請,做現場手術示範;也常態性的應邀到國內外各醫院進行手術教學;甚至疫情期間,線上的邀約也從不間斷。 近年本院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重大突破包括: …

執刀逾40年 魏崢讓病患重獲心生

你能想像一顆活蹦亂跳的心臟,從一個人身上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嗎?這個場景對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來說絕不陌生。今年71歲的魏崢是國內執行換心手術的紀錄保持人,完成近600例心臟移植手術,不僅擦亮了台灣心臟外科的招牌,更為上百位病患開啟人生新扉頁。 40多年前,魏崢在三軍總醫院實習,或許是命中注定,心臟外科主任指名他加入,他也不敢拒絕,就這樣踏上心臟移植生涯。「一開始我是反對心臟移植的,但現在看來,確實有它的必要。」魏崢回想當時心臟相關手術都還沒上軌道,幾乎很少病人能存活,更別說是換心。到了1980年代初期,國外開始發展心臟移植手術,但因為缺乏好的藥物,即使成功移植,後續因為排斥問題而死亡的機率也很高。 建立換心團隊…

6百例換心手術達陣!心臟外科權威魏崢回想首例:面對兩個完全不同的建議,當時的他選擇動刀不放棄

每日穿梭於手術室與病房間,魏崢還沒換下刷手服就來接受醫學有故事專訪,並說:「等等結束後還要再去看一下病人。」(圖/葉大衛攝) 八月天,暑熱正熾,振興醫院的走廊上,院長魏崢步履匆匆,眉宇間盡是專注與忙碌。前一天,為了一位心臟病患者,他在手術室整整忙了八小時,幾度處理患者幾乎無法止血的難關,直到天明;此刻,患者終於穩定,魏崢又到加護病房探視患者的狀況,他雖稍微鬆了一口氣,但仍緊盯每一個細節。 「每一個患者到我這裡,都是一次託付,甚至生死交關,我一定要用盡全力醫治,才不辜負他們。」 行醫四十餘年,從1988年完成全台首例成功心臟移植,到如今已做過六百例換心手術,即使已是心臟外科的權威,年過七旬的魏崢提起每一次手術和每一個病人,依然慎重謙卑。 「不聰明」的南部小孩苦讀進醫學院 魏崢出生於彰化的軍人家庭,小時候家境並不優渥。他說自己從小就不是聰明的小孩,少年時期就讀彰化高中,成績不過中上,大學聯考考上私立的中原大學建築系,喜歡畫畫的他本來覺得當建築師也不錯,但沒想到同時參加軍校聯招卻考上了國防醫學院。 考量學費全免,可為父母減輕經濟壓力,魏崢選擇進軍校習醫,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天資不如人,「我沒有別人聰明,所以只能拚了命的用功,」他說,軍校生涯非常辛苦,醫學和軍事課程同步進行,六年軍校生涯沒有寒暑假,而且全部軍事化教育,管得非常嚴,男生必須理小平頭、日常要出操、平日不能外出,一般大學生常有的聯誼、舞會、郊遊、戀愛…,國防醫學院統統不可以。 面對一切嚴格的紀律,魏崢甘之如飴,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用功。他說,也許因為南部長大的孩子比較純樸,再加上軍人家庭培養他篤實的性格,玩心不重,所以他很能認同軍事教育的團體紀律和榮譽優先,這樣的潛移默化,對他後來帶領醫療團隊也有很大幫助,面對任何醫療個案或考驗都極重視團隊合作。 不爭,走進心臟外科 苦讀六年,魏崢以同屆第二名畢業,這讓他誤打誤撞走進了外科。原來,當時他心中的第一志願是先進內科,接下來的次專科要選精神科,但無奈內科已被第一名的同學先選走,魏崢只剩外科可選,否則就要下部隊當軍醫。 二十多歲的魏崢,從此在三總外科部當了一年的實習醫師和五年的住院醫師。回憶當年,他笑說「那真是魔鬼訓練營,不是人過的日子」,因為三總外科部的訓練非常嚴,加上人力緊缺,那五年他不曾休假,連周末假期都沒有,但他咬牙撐了下來,日以繼夜的穿梭於病房、診間和手術室。 那時的魏崢才20多歲,白袍下燃燒著對搶救生命的熱情,更充滿探究醫學奧秘的好奇心,每天雖步履匆匆,但在患者生病到康復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行醫的成就感,更看見了自己的使命。 住院醫師第三年,魏崢面臨選擇次專科的關鍵,「那時大家都想選一般外科和泌尿外科,比較簡單,而且以後好賺錢。」他說,相對的,心臟外科讓所有人避之唯恐不急,因為難度最高,而且風險最大「容易死人」。 偏偏有一天,他跟著當時的心臟外科俞紹基主任巡房,主任笑著對他說:「就是你了,來加入心臟外科吧!」一向服從命令的魏崢不敢拒絕,從此走上意想不到的心臟外科之路。 而這個原本有點「逼不得已」的決定,更在多年後,開啟了台灣心臟醫學走上世界舞台的大門。 32歲的心臟外科主任…

民報網報導《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心血管外科名醫 振興醫院院長 魏崢 (1950~)

  魏崢 1950年生於彰化員林,彰化高中畢業後進入國防醫學院,1974年畢業後留學美國,1982年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博士,他專攻心血管外科,回台後擔任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及三軍總醫院心臟外科主任,1988年他進行台灣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聲名遠播,接著做了首例自體心臟移植修補心臟後壁破裂手術及為兩歲幼童換心等開創性手術,1990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94年他轉任財團法人振興醫院外科主任,之後升任副院長(1995),之後再升任院長(1996)。在振興醫院,魏崢率領他的心臟外科團隊,在1996年執行亞洲首例全人工心臟移植,將鄭國材博士自製的鳳凰式全人工心臟植入病人身上,後來又做了心臟和腎臟聯合移植的世界首例成功個案,1988年他擔任「財團法人器官捐贈基金會」的董事長,推動國內器官捐贈的風氣。2010年魏崢率心臟移植團隊,前往越南協助該國首例換心手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心臟移植技術輸出的國家,他也成為國際注目的心血管外科專家,世界各地尋求幫助的病患紛紛前來台灣的振興醫院求醫! 魏崢的知名度高當然求醫者不乏重要人物,譬如2013年他就曾為胡志強施行心臟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又2017年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於晶華酒店跌倒送馬偕急救,之後辜家請和信及振興的專家和馬偕三方會診,本來和信及馬偕認為暫不適合轉院應等血腫消除才開刀,但魏崢建議轉振興試看能否開刀,經家屬決定轉往振興,但最後仍確定不能開刀,辜成允急救無效而辭世於振興醫院。此外人氣太大也有麻煩,魏崢在完成首例人工心臟移植(鄭國材自製的人工心臟)時,衛生署以他們未經申請人體試驗就直接進行手術,違反醫療法而開罰6萬元,但魏崢以人命關天無法等待為由提出辯解,此案雖不影響他日後繼續行醫幫助需要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但鄭國材博士卻很失望離台前往美國,放棄了繼續從事人工心臟開發的研究。魏崢後來又率領振興團隊,開發出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使用在主動脈剝離的個案,可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而減少病人的死亡,這次發明就在2005年通過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的許可上市,也是台灣首件通過FDA許可上市的植入性心血管器材,可見魏崢對心血管外科是有重大的貢獻! 魏崢不只是打造振興醫院的心血管外科成為台灣心臟手術的重鎮,他的換心手術已累計超過500例,獨步全台灣,救活過無數的病人。他還積極參予公益,擔任「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思源教育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財團法人新生命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振興醫療財團法人董事」等職務。在專業領域他除了個人傑出的表現,他也奉獻於「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擔任常務理事協助會務,提攜教導許多年輕優秀的醫師,2006年他獲選為國防醫學院傑出校友實至名歸。他雖已年過七十,仍發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把AI導入振興醫院,和年輕醫師一齊上課求新,他的精神令人感佩! 本文選自<民報網>…

心臟零件出狀況!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免開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6WJR65p4Oc&t=255s 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高齡民眾,約有3-5%為80歲以上患者,早期無特別症狀,等到病情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頭暈、昏厥、心絞痛等症狀。若不即時治療,餘命甚至不足2年。 主動脈瓣膜 隨年紀增加而鈣化釀狹窄 主動脈與左心室相連,由主動脈瓣膜作為閥門隔絕兩區。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醫師表示,心臟幫浦的血液會經由主動脈通往全身,當主動脈瓣膜閉合時,能防止血液逆流回心臟,因此主動脈瓣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魏崢院長提到,主動脈瓣膜原本是薄弱的瓣膜組織,隨著年紀增加,瓣膜鈣化、增厚,主動脈瓣膜無法完全撐開及完全閉合,血液從心臟輸出就變得困難。許多患者從60、70歲就開始有主動脈瓣膜變厚的狀況但未被發現,等到70、80歲時出現症狀,已相當嚴重。傳統手術方式,是必須做開心手術,讓心臟停止,掀開主動脈,切除瓣膜,再植入生物瓣膜。 高齡患者開心負擔大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免開心做得到 開心是大手術,對高齡患者是一大負擔,且植入的瓣膜僅能使用8-15年。近10年來,醫界致力研究不開心的瓣膜置換方式,但瓣膜比血管粗大,「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是天方夜譚。」魏崢醫師說,隨著材料進步,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也終於有不開心的選項,從鼠蹊部股動脈,經導管置換的瓣膜手術。 魏醫師指出,目前廣泛使用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AVI)有兩種支架系統,包括附著於鎳鈦合金網狀支架的豬心生物瓣膜,能在低溫時軟化縮小,植入主動脈後在血溫下擴大恢復原狀,卡在主動脈瓣膜處;另一種則是搭配鈷鉻合金材質支架的牛心生物瓣膜,縮小體積送入主動脈瓣膜處,再透過氣球擴大恢復原狀,取代已損壞的主動脈瓣膜。 「過去只求有,現在要求精、求好。」魏醫師說,近幾年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研究方向,包括拉長瓣膜使用期限、簡化植入方式,讓更多醫師能上手、提高施作精準度,例如植入後仍保留冠狀動脈支架的手術空間。 振興主導國際級高峰會 約1萬7000位專家線上與會 振興醫院連續6年舉辦台北心臟瓣膜高峰會(Taipei…

中時新聞網報導:振興醫院推動全面性視訊門診
疫情期間看診領藥不出門 患者大讚看診神器

想求診又怕被感染,面對爆發的疫情,許多病患都不敢上醫院看病。不過,台北振興醫院呼籲,這些原本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一旦因疫情時間拉長,不敢或無法就醫,導致疾病惡化,即使沒有染疫卻被本身原有疾病打敗,將得不償失。現在可以利用便利的視訊門診,不讓醫療中斷。 最近疫情升溫,醫療資源緊繃,其他疾病的病患不敢到院看病或領藥,振興醫院規劃全面性的遠距「視訊門診」正好派上用場。 振興醫院表示,即日起至6月14日所有科別的門診病患皆可以利用視訊門診,看診費用與到院看診完全相同,並有健保給付。 只要至APP…

健康醫療網報導:振興醫院全面性「視訊門診」
看診領藥一機搞定

只要至APP Store或Play商店下載「振興醫療」APP,註冊成為會員後,不論初診、複診或是老人、小孩,甚至失能患者,皆能使用這個APP服務完成看診,只要點選「視訊掛號」icon,選擇您想要看診的醫師,醫師便會在您預約之時間主動用視訊的方式為您看診。 隨著COVID-19疫情愈來愈嚴峻,民眾紛紛都不敢上醫院就醫,醫院顯得空蕩蕩,但這些原本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一旦疫情時間拉長,因為不敢或無法就醫,導致疾病惡化,即使沒有染疫卻被本身原有疾病打敗,將得不償失,不過現在有解了,只要一機在手就能輕鬆搞定。 因應國際醫療與未來疫情常態化的需求,遠距醫療諮詢已經成為現代化醫院必須提供的服務,本院有先見之明,早在2006年就開展心臟遠距醫療的服務,去年更積極規劃遠距醫療諮詢的業務,期必要時投入運作。 最近台灣COVID-19疫情短時間內突然大爆發,所有受到感染的患者皆蜂擁而至各大醫院求治,其他疾病的病患則避之惟恐不及,不敢到院看病或領藥,本院原先規劃完成的遠距「視訊門診」醫療服務正好此時可以立刻派上用場。 此項服務從05.19(三)開始全面上線,提供民眾無需到院的遠距醫療諮詢服務,即日起至05.28(五),「所有科別」的門診病患皆可以利用「視訊門診」服務,看診費用與到院看診完全相同,並有健保給付。 只要至APP…